這篇文章對真佛行者啓示甚大,從基礎的四加行老實往上修,才能紮實.


根本上師著作轉載:〈相應〉


相應(2之1)


出處:盧勝彥文集107《粒粒珍珠》〈相應〉



我喜歡如此說,所謂瑜伽,就是「相應」之理。


相應有五,有「境相應」,有「行相應」、「理相應」、「果相應」及「機相應」。


密教就是瑜伽宗,也可稱為「相應宗」。相應的五平等義是:

  一、所依平等。

  二、所緣平等。

  三、行相平等。

  四、時平等。

  五、事平等。

  õ

  我對這「五平等義」的研究如下:

  一、所依平等──我即是佛,佛我同也,這是依平等。

  二、所緣平等──佛是真實自性,我亦真實自性,這是緣平等。

  三、行相平等──佛的修行,我的修行,平等平等。

  四,時平等──三界一如,一如三界,這是時平等:

  五、事平等──明體一同,十方廣大,這是事平等。

  若能證得這「五平等義」,就是與「佛」的相應。

    õ

  佛菩薩能給行者加持,所以我們要依止佛菩薩去修行,密教上師也一樣能給行者加持,所以我們要依止上師去修行,這是「依」。

  一個行者了達一切佛理,明白真實自性皆是法身,這是「緣」也。一切的行持,不離佛的教法,這是「行」也。在任何時間上,或任何空間上,都與佛無間斷,這是「時」與「事」也。

這是相應之理。

    õ

  一個行者能生起「同體大悲」或「無緣大慈」者,應該是已有相應之兆的證量。

  「同體大悲」──眾生同體,心佛眾生三無差別。

  「無緣大慈」──無分因緣深淺,無分親仇,這正是緣平等。

  我(蓮生活佛盧勝彥)深深的明白這方面的大道理,所以才發下一個最大的誓願:「不捨一個眾生」。這「不捨一個眾生」,也就是同體大悲及無緣大慈。

    õ

  我深深覺得「相應」有四種特性──

  「堅固」──是全信與淨信,永不退轉了。

  「清淨」──如來的三密,是身、口、意清淨,而行者若身、口、意清淨,則是「清淨」無一點污垢。

  「解脫」──解脫範圍甚廣,在此指一切煩惱解脫。

  「圓滿」──圓成一切也。

    õ 

  有人問我,如何容易相應?

  我的回答是:一個密教行者要認識自己的程度,也就是「成就的把握」,在選擇本尊方面,要特別下一番功夫,因為這是本尊,就是你成就的根本。

  例如「真佛宗」有八大本尊,八大本尊各有特性:

  一、藥師佛──有治理眾生的特性。

  二、阿彌陀佛──有往生的特性。

  三、觀世音菩薩──有大慈悲的特性。

  四、地藏王菩薩──有冥陽兩度的特性。

  五、準提佛母──有清淨的特性。最勝的特性。

  六、蓮華生大士──有不死虹光,弘法的特性。

  七、黃財神──有濟世的特性。。

  八、蓮花童子──有往生及大富的特性。

  舉一個例子來說,選擇本尊要最投緣的,與你個性相合的,願力相等的,自己程度相彷的。如果你祇求往生,一般是選擇與西方淨土有關的本尊,在藏密,他們則選擇「阿彌陀佛」、「長壽佛」、「觀音」、「度母」或「金剛手」等等。這樣子才容易相應。

    õ

  我發覺密教的相應,除了身清淨、口清淨、意清淨的三密相應之外,還有氣、脈、點的相應,其最後的相應應該是:

  一、五智的相應──如來五大智慧的相應。

  二、五大的相應──行者身中的地、水、火、風、空,相應了宇宙的地、水、火、風、空。

    õ

  有人問我,蓮生活佛盧勝彥,在很多的著作之中,經常自題一個「我」字,底下又括弧(蓮生活佛盧勝彥),這個我(蓮生活佛盧勝彥)是不是我執太重,太自大?

回答 如下:

一般來說,一個密教行者要先學「無我」才對,修行人一向要消滅的對象就是「我」。

因為世間人皆「我執」太重,始終不離「我」字,一切的行為,以我為中心,以我為主,而「我執」正是煩惱的根源,愈是太重視我,愈是不得解脫煩惱也。

我們曉得,小乘要破「我執」、「人執」。大乘要破「我執」、「人執」、「法執」,不管大小乘,「我」是一定要破的。

但是釋迦牟尼佛為何說:「天上地下,唯我獨尊。」

其實這個「我」,是大我,是相應之我。

是《大涅槃經》的:「常樂我淨」的我。

我(蓮生活佛盧勝彥)的寫作,有二種意義也,上頭一個我,指的正是「大我」,相應的我,下頭的(蓮生活佛盧勝彥)是指個人的我,這正是佛我合一的寫法。

õ

  有人自稱與自己的根本上師已經相應,其實相應與否,要測驗之,非常簡單:

  相應者是不是願將所餘的生命之全部時間,努力於密法之修持!

  是不是願將生命、財產、意志、時間、完全聽候根本上師之支配及差遣?

  相應者若與根本上師真實相應,必然完全追隨根本上師的腳步。這個基本條件不符合,就是根本未相應也。

    õ

  我認為:

  「是心是佛。」

「非心非佛。」

「我即是佛。」

「光明空性。」

  這均是「相應」的法句。

    õ

  相應法如何修?

  答:蓮華生大士的口訣是:敬師、重法、實修。

  密教是以根本上師列為第一恭敬,所以承事供養上師為第一,以領到根本上師的加持為唯一的相應條件。因此有「馬鳴菩薩」著的〈事師法五十頌〉傳世。男的弟子恭敬上師如僕,女的弟子恭敬根本上師如同妻子。

  相應法的修法,從敬師開始,而重視上師傳下的法,實修上師的法。

  在這當中,有承事、供養、禮拜、懺悔。

  如此,自己的心才能打開,根本上師以自己的證量,打開行者的證量,最後達到「心心相應」。

    õ

  實修密法甚久,未得「相應之相」,何以故?

  答:一般說來,真佛弟子如果宿根深厚,有密乘種子,受灌頂後,實修密法是很容易得相應的。

  至於實修甚久,未得相應,是有障礙故,這時候要弟子警戒,要小心學習密法,勿使漏失。另外,要多多懺悔,可能是懺悔不夠的緣故。

  我們若愈修,神氣愈差,慧福低下,命運多舛,又有惡夢,諸事不順,均是未「相應之相」,此時宜修「懺悔法」,懺悔累世的種種過失,使之不生障礙。

  要直至「夢變佳夢」,神氣精足,福慧大增,命運變好,事事順心。

  這完全要靠「懺悔法」。

    õ

  我常常如此的認為,密教相應的力量來源有四:

  一、上師的加持力。

  二、本尊的法力。

  三、護法的護持力。

  四、自己的定力。

  其中的二、 三兩 項,可以說是「宇宙力」。

  我們密教行者,除了自己的定力之外,不可不依靠上師的加持力,佛菩薩諸天護法的「宇宙力」(法界力)。

    õ

  我們曉得在修持密法的過程之中,常常有很多的障礙及層層的魔難,在這方面,我們要懂得:一、除魔。二、除病。三、除障。四、意外。五、護身。有了這五項之後,才會「法力增長」。

  這其中,行者要時時記住,根本上師與你合一,本尊與你合一,這三者合一,是相應的首要。

    õ

  密教行者修持「相應」,護法太重要了。有一祈禱「護法」護持的頌偈,錄之如下:

  邪誘生時願增守護戒律力。違緣生時願增無生法忍力。

  散亂生時願增妄念顯定力。昏沉生時願增法身光明力。

  夢寐生時願增知夢轉夢力。死魔來時願增生死自在力。

  壽障生時願增堅住無死力。貧乏生時願增攝財無礙力。

  中斷生時願增相續精進力。小成生時願增忍小就大力。

  決定死時願增光明法身力。中陰生時願增轉成報佛力。

  決往生時願增上品上生力。能度生時願增八大悉地力。

  遇外道時願增攝彼皈依力。祈尊普賜如尊八地自在力。

  這首向護法祈禱的頌偈,我深深覺得,非常的周全,護法的力量,不可忽視。

    õ

  修持容易相應的條件如下:

  一、修持真佛密法。

  二、儀軌非常圓滿及熟練。

  三、守住事師法五十頌、密教十四大戒等之密教戒律。

  四、天龍八部護持。

  五、心地誠敬,淨信者也。

  六、發大菩提心。

  七、正見。

  有這七點的密教行者,易相應也。

    õ

  一個得相應的人,與原來未得相應之前,身心均有大轉變,在心靈方面,則是:由愚痴變成很有智慧,由貪妄變得很清白,由貢高我慢變得很謙虛,由時常憤怒變得很慈悲,由嫉妒變得讚揚,對一切環境的惡劣變得均是感恩。

  這是心靈上的大轉變。

  一個得相應的人,到了最高的境界的時候,就如同佛菩薩一樣了,佛菩薩的特性是很難詮釋,但不外乎:

  無求──不為己。

無相──無迷惑。

不動──無所謂,無所畏。

任運──自在如如。

  我(蓮生活佛盧勝彥)得相應之後,已知世上一切是幻,求也是幻求,本來無一物,也知名利均是幻,一切有相是空,不受迷惑。於是自己本然如如不動,對一切攻訐譭謗,無所謂也無所畏,我祇是「任運」,這裡面祇包含神通遊戲而已。

  相應的人,至少是:身不動了,心不亂了,氣平和了。

õ

在內密法上的相應,是:

你的氣通本尊的氣──同一鼻孔出氣。

你的脈通本尊的脈──中脈通中脈。

你的點運入本尊的點──點點相投。

你的光明融合本尊的光明──光明互相融合。

相應的時候,脈也會改變的,由粗的脈(不明)的,變細的脈(半透明)的,再變為最細的脈(透明)的。

這種相應是明顯而堅固的。

相應的氣是:氣清,氣純,氣柔。

相應的明點是:把身體裡面的「物質明點」、「濁明點」、「風明點」、「白明點」、「紅明點」……。全部轉化成「智慧明點」。

    õ

  修持甚久,而不相應,其障礙當然很多,我特別列舉數條如下:

  一、疑師──祇要有一點疑念,就不可能相應,無加持力。

  二、疑法──懷疑真佛密法的可行,無傳承力。

  三、俗務多──修持不易產生相續的力量。

  四、儀軌漏失──對密法不是很熟練,漏失未圓滿。

  五、妄念多──修法時妄念紛飛,精神未專一,有修等於無修。

  六、功夫太雜──一回修這,一回修那,東修西修,不能純一。

 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,我是一個「本尊法」修到底,其他的修法是副,我以本尊法為主修。

  一法通則萬法通。

    õ

  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t0493251 的頭像
    et0493251

    蓮花世界

    et04932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